


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的實踐隊員來到金水區的“百果園”水果商店、“左右間”果蔬超市、“鮮豐水果”商店等以及周邊菜市場,通過與多位店家的訪談發現,雖然水果、蔬菜作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,但是由于疫情的影響,交通封鎖、物流停止、各地封閉,出現了“地里的果蔬無法運輸至商店,而商店里又緊缺果蔬商品”的局面。
實踐隊員還了解到,疫情期間為了控制人群集聚,傳統客人進店購買消費的模式被禁止,水果門店不經過市場監管局的檢查允許不得開業,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水果商戶的經營和發展,導致很多小型水果門面店不得清理完庫存然后關門。菜市場也因疫情的影響做出了改造升級,加強了消毒等安全保障措施,在售賣模式上,由小區疫情管理人員統計每戶所需菜品,然后到菜市場統一采購,再送貨上門。但是在這期間菜市場的盈利遠遠低于在疫情前的盈利,菜市場的商販向實踐隊員介紹到:一是因為在疫情期間,人們無法恢復正常工作,家庭缺少收入來源,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費支出;二是進貨成本增加;三是人們的消費周期變長,而蔬菜的存儲時間有限,當菜品不新鮮后,只能降價處理或者扔掉。
通過這些,實踐隊員了解到疫情給果蔬行業帶來的打擊。當實踐隊員向這些商販介紹到國家對小微企業發展的幫扶政策時,很多商販表示了解甚微,在平時也很少關注這方面。在房租、攤位的租金減免上,主動權在雇主手中,地方法規在這方面也沒有明文規定減免房租,因此,大多數商戶的租金是沒有減免的。但是根據自身情況與雇主協商了一定期限的緩交。在其他方面的優惠政策,大多數商戶也表示不了解,也沒有享受過。
在今天的實踐中,實踐隊員走進了與生活最貼近的行業,這些行業大多數由一些知識程度較低的人經營著,因為缺乏相應的意識,因此對國家政策的關注較少,同時,也反映了,在宣傳和講解國家對小微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上,我國政府還“路漫漫其修遠”。此外,在優惠政策的制定上,我國政府也要加快腳步,盡快制定,并落實,讓人民百姓真正地享受到國家的福利,增加人民福祉。